按照《贵州省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平台建设,构建 ‘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公共资源交易诚信体系,建设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构建纵向覆盖全省、横向覆盖公共资源交易各子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安全管理实现可感知、可预测、可预防”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将2021年度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和具体做法
(一)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平台建设方面
为落实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和毕府办函[2020]25号文件精神,依据《贵州省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建设指南》要求,建设面向本区域交易业务的电子监督平台,为交易项目监督部门提供全流程在线监督功能,当前已开发完成电子监督平台并已上线试运行,帮助市场主体和行政监督部门通过监督平台对场内项目交易过程实施网上在线监督,通过在线监督平台进一步对交易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提升监督管理水平。
一是深化电子交易,通过在线监督,提升服务质效。通过电子监督平台实现监督人员对交易项目核心交易环节的全流程监督(包括进场受理、文件及公告发布、投标报名、开标、评标、结果公示等)。对项目交易过程有异常的可通过发送监督指令(例如:暂停交易、终止交易、恢复交易),控制交易过程。对超过预警时间或办结时间的流程,自动标识,并能查询具体延期的是哪项工作,是哪个岗位。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异常操作或违规设置的项目进行红黄牌预警标识。也可通过“工作状态监督”功能,实时查看所有岗位的业务办理状态,对延期工作进行督办、考核及问责处理,进一步提升项目监督管理质效。
二是强化智能服务、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项目交易数据统计分析质量。利用大数据手段,开发大数据展示与交易行为分析模块,对进场项目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交易数据的图形化“一屏展示”,使全市(含县区)公共资源交易基本情况,能够一目了然。监督管理人员可以对全市范围内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交易状况实时监控,对各类交易主体在公共资源项目中的参与情况进行大数据统计,更加客观和全面的反应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服务运行状况,助力决策者、管理者进行市场趋势研判,推动决策科学化、精准化。
三是升级优化系统、改造数据规范,提高互联互通数据质量。根据《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数据规范4.0》(修订版)的通知文件要求,按照工程交易、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出(转)让、探(采)矿权出让(四大领域交易)、国有产权交易、林权交易、其他类交易、以及公共信息资源库、专家信用监管信息、交易服务信息、统一赋码等共 11 部分的分类标准,毕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省交易中心《数据规范4.0 》(修订版)为抓手,结合本级交易系统的实际情况,着力推进系统升级和数据接口规范建设工作,同时,按照系统和接口改造计划时间表,已完成电子交易系统的升级改造任务。
(二)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安全管理实现可感知、可预测、可预防。
一是统一接入省级网络安全通管平台,提高网络安全动态感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省交易中心要求,将中心交易平台网络安全统一接入省级网络安全通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按要求接入省交易中心的安全通管平台,由专业的网络安全运维团队对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网络安全进行漏洞监测累计、舆情状态、安全评估、攻击统计、拦截统计、平台脆弱性评分、攻击预警、漏洞分布等感知、预测、预防,推进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交易平台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是强化业务平台安全建设,提高交易系统网络安全防控能力。按照省市有关网络安全要求,不断加强业务平台网络安全建设,今年已开展电子交易系统二级等级保护测评,根据初评报告整改升级了交易系统平台,及时升级安全组件和漏洞补丁。开展了网络安全渗透性测试,并且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系统密码应用工作的有关要求,完成了商用密码应用方案的制定和评估工作。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工作制度,对网络进行常规化安全管理,发现潜在危险或漏洞及时处置,有效提高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网络安全性。
三是积极参加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的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毕节交易中心全员在线参加网络安全知识竞答,从中心领导到干部员工都积极参加网络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学习,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网络安全意识。7月参加配合省交易中心组织的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网络安全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网络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按要求对网络和业务平台进行升级加固,对中心办公区域电脑安装正版天擎网络安全终端管理软件,每天对公共区域电脑进行安全管理,及时更新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和防火墙、审计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
四是安装网络安全设备和软件,强化网络安全平台。在中心机房服务器网络环境中安装网御Web应用安全防护系统、网御防火墙系统V3.0、网御漏洞扫描系统V6.0、网御网络审计系统V3.0、网御入侵防护系统等。对中心业务平台网络环境进行实时防护,为交易系统平台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网络运行环境。
五是严格值班值守。做好重大节庆时间的网络安全保护工作,安排人员对网络安全进行巡查,做好巡查记录反馈,遇有安全事件第一时间上报分管领导并及时妥善处置。配合有关单位做好网络安全的其他工作。
(三)构建“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公共资源交易诚信体系。
一是全面实行信用承诺制。通过招标人、采购人、出让转让人、出租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投标人、供应商、竞买人、承租人等招投标主体在参加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前,开展信用承诺,签署信用承诺书,以实际行动营造好守信重诺的良好氛围。
二是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记录查询和信用报告制度。在招标(采购、出让转让、出租等)文件中,要求各招投标主体提供在“信用中国”网站查询的信用报告或由第三方征信机构出具的信用评价报告,并将此条款作为项目废标条款之一。
三是稳步推进“信用+”综合评标法。在评分标准中逐步推行设置恰当的诚信评分权重,推行“商务+信用”二合一、“商务+技术+信用”三合一等评标办法。
四是强化平台建设,切实发挥联合惩戒作用,对失信“黑名单”主体进行限制。在招标、采购、出让、转让等文件中依法依规对纳入失信“黑名单”的主体在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时进行限制,让失信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切实提高失信主体违约成本。2021年截止至11月15日,系统共拦截限制失信主体参与公共资源交易行为17次,共记录中介机构负面行为2次。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代理机构从业人员系统使用还不够熟练,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还有待提升。
二是电子交易系统在智能化、便捷性和流程精减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三是联合惩戒平台、交易系统和监督平台在纵向和横向信息互联互通方面还有待加强。
四是项目交易过程中市场主体对企业征信情况使用率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委十二届七次、八次、九次,市委二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关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安排部署,按照开放透明、资源共享、高效便民、守法诚信的要求,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效能,着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透明化,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为毕节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坚持需求导向、群众为先的工作原则,用服务前置、全程网办的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规范高效、快捷便民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坚持以法律为导向、以公平为基础、以规范为核心、以效率为抓手、以信息共享为重点、以便捷服务为突破,持续推进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进程。通过切实实现全程网办,打通横亘在全流程网上交易和服务对象不断跑趟之间的障碍,真正实现服务对象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交易全过程,省去服务对象“只跑一趟”的麻烦,切实为企业降低成本,着力实现服务对象“一趟都不跑”。
二是开发完成毕节公共资源掌上交易APP。将原来电脑端完成的部分交易环节移植到手机端,服务对象可以自由选择用电脑或是手机APP开展项目交易。打破原有的公共资源交易场景局限,使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不受区域限制,只要有手机信号覆盖的地方都能办理业务。将项目交易系统与手机APP无缝对接,实现电脑端与移动端数据、权限共享,使服务对象可以随时随地查询项目进场办理、公告信息发布、项目开评、项目评标结果等情况,真正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指尖办”。
三是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服务环境、简化进场要件、精简交易环节。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以岗位职责优化为牵引,不断优化交易流程,对进场要件一次性电子化收集,一次信息录入,全程自动提取、重复使用,避免服务对象多次重复录入上传资料。根据法律法规对交易最低时限的规定、打造交易流程最简化,服务时效最优化,对可以合并执行的流程节点全部合并执行,通过不断优化交易流程和操作细则,实现服务对象“到场”。
四是加大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企业诚信情况的使用率。提醒市场主体在招标公告、资格审查等内容和环节中加入对企业诚信情况的规定和要求,加大力度对接行业主管部门,继续推进信用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征信信息在项目交易过程中的应用,加快推进企业征信横向互联互通应用水平。